欢迎进入七月火国际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官网!

栏目导航
新闻中心
推荐课程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48865829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硬核省长,最疼医护人员,一场教科书级别的领导讲话
浏览:321 发布日期:2020-01-30 13:16:58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能照见人心,也能照见能力。尤其对各地官员来说,疫情也是民心的一杆秤,尤其在这特殊时期,往往挑剔的多、赞赏的少。但昨天,一个与众不同的官员被刷屏,他叫沈晓明,海南省省长,绍兴人。网友对他众口一词的评价是:全中国最疼医护人员的省长!
 

 

“硬核省长”登上过《柳叶刀》杂志
 

27日下午6时许,海口美兰机场,上演了伤感的一幕,14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海南医疗队在这里集结,将赴千里之外的湖北驰援。送别的人群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就是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他说了一番“教科书级别的领导讲话”:

 

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已经记不起我有多少次,在机场送医疗队员。我在上海当医院院长的时候,我在当医科大学校长的时候,我在当上海市副市长的时候,有送去国外的,有送去国内的,有送去抗埃博拉(疫情)的,有送去帮助救援地震海啸的,有送去汶川的,但是这一次有点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身份变了,而是因为这一次大家去完成任务的时间点不一样,大家要去完成的任务不一样。今天是大年初三,应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是不仅仅是你们的家庭需要你们,不仅仅是海南需要你们,全国人民需要你们!因此,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务工作者,我认为,确实有这样的义务,要舍小家为大家。而事实上,我们舍小家为大家,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我们一直都是如此。”

 

第二个不一样,是这次的任务,我们这样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安排,去协助湖北当地的医疗机构救助病人,但是现在疫情还在上升期,我不像送以前的队员一样,送去汶川,我知道他(们)大概一个月能回来;送到印尼去救助海啸的,我知道他们两个礼拜能回来,这次我很难预计你们要在武汉(湖北)呆多少时间,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不负使命,光荣地完成任务!”

 

这两段开场白,每一句都是大实话、大白话,听着已经够暖心够真挚的了,但接下去,沈晓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嘱托大家的三句话,才是网上疯传的焦点:

 

01

第一句话

希望大家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永远把病人放在医生、医护人员心目当中最重要的位置。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

02

第二句话

是希望大家要记住,大家代表的是海南,代表的是海南人民,去了以后,大家要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尤其是根据我的经验,大家去了以后,你们可能会被分散在不同的岗位,甚至是不同的医院,大家要相互关心;

03

第三句话

希望大家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传染病。医生是不能生病的,医生生病,比一个普通的病人生病,带来的危害要大得多。因此累了不要扛,累了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累了就要说。你们如果感染了,可能会感染到更多的人,所以为了更多的人,你们自己也不能感染。我今天一看,所有的人当中,估计都是我学生辈儿的人。这个(讲话),是领导对你们的嘱托,也是老师对你们的嘱托!谢谢大家!

 

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诚如沈省长所讲,这番话,不只是工作上的嘱咐,更应是亲人间的叮咛。这番话不只惹哭了现场的医护人员,还惹哭了无数的网友:

 

“有水平有温度,一看就是懂行的领导!

 

“这是省长吗?分明是省长爸爸呀。”

 

“不但懂行,还懂你、懂心,这样专业出身的领导,太硬核了。

 

随着“机场告白”疯传,沈晓明的身份和履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原来,现年57岁的沈晓明是一位绍兴人,本身就是一个名医,也是国内最著名的儿科专家之一。他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是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1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年3月,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一篇题为《沈晓明: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寻根求据》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的沈晓明,几十年求学、从医、科研、育人的经历,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所有从医人员尊敬和学习。《文汇报》App曾开设“沪上名医”专栏,也讲述过沈晓明的精彩故事和奋斗人生。

 

从他的履历来看,属于典型的“医而优则仕”,扎实的医学生涯,让他在从政过程中对医卫问题分外关注。

 

为妹妹走上儿科医生道路

 

其实,出生上虞一个小镇的沈晓明,童年梦想是当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但当发现妹妹患有严重的发育疾病时,改变了他的职业选择。

 

当时医生对于妹妹的病爱莫能助,父母不得不带着沈晓明和妹妹奔波于全国各个医院之间,祈求奇迹的发生。这样持续了六七年,妹妹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医生的解释都语焉不详,忧愁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家庭。

 

 

时值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沈晓明突然意识到: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停下了乒乓球训练,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温州医学院,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儿科,因为他想帮助更多妹妹这样的人。毕业后,他如愿当上了一名儿科医生。

 

当时国家很缺训练有素的儿科医生,沈晓明不得不承担起几乎双倍的工作量来确保每个排队挂号的病人都能在当天看到病。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看百来个病人,天天都累得筋疲力尽。

 

疲劳却激发了他的创造性——如果能研究出如何防止儿童患病,这不是比一个个诊治更好吗?实践这个想法的机会在1989年出现了,当时他遇到一对同胞兄弟罹患严重贫血,他诊断是铅中毒,这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被当作一个公共卫生的威胁。

 

此后的15年间,沈晓明及他的研究团队在上海承担了一系列有关儿童铅中毒的深入研究,发现汽油是铅中毒的主要来源。当他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开始向政府建言使用无铅汽油,最终获得成功——上海政府决定从1997年起作为一项试点工程逐步淘汰含铅汽柴油。

 

1994年至1996年间,沈晓明在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蒙特菲尔医疗中心做研究工作。工作期间,他注意到许多早期诊断的先天性听力减退的儿童若得到及时的干预,也可以像其他儿童一样有正常的语言发育,并可正常上学。于是,他一回便建立了一套早期听力筛查及干预的系统,并向政府呼吁“将新生儿早期听力筛查纳入新生儿的整体筛选项目中”通过努力,上海市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已经由原来的51.5%上升到98%

 

作为中国儿童环境医学、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的主要开拓者,沈晓明有关儿童铅中毒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汽油无铅化的进程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使“十聋九哑”成为历史。他是巴黎第五大学荣誉博士、美国儿科学会荣誉fellowFAAP)、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荣誉博士。2013年102110时,在第43届美国医学科学院年会上,沈晓明被遴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不拼爹”的新锐官员

 

2006年,沈晓明担任上海市教委主任。上任之后,他做了一件大事,推行了儿童推迟上学年龄的新规定,因为研究显示,70%以上的儿儿童睡眠不足,尤其是上海儿童。推迟上学时间以增加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减少了小学生日间瞌睡的现象。

 

2008年,沈晓明当选上海市副市长,主管科技、教育和卫生工作,同时还担任张江高科技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这段时间上海新医改动作频出,沈晓明投身上海新医改,为上海医改搭起框架。

 

与沈晓明打过交道的一位公共政策专家说,沈晓明有改革和创业的精神,但不失稳妥。他曾在“两会”期间谈及医改时表示,医改是个很长期的工作,不是靠群众运动能够解决的,也不是靠喊口号能够解决的。国家对医改的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上海不想急功近利,也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又增加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要求。在医改方面我们不求一届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大的政绩,但是我们希望走的每一步,方向都是对的。

 

 

2013年513日,沈晓明履新,成为上海浦东新区第六任区委书记。当时的浦东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因为这一年是浦东综改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随着全国11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深化推进,浦东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二次创业”已经迫在眉睫。从卫生、教育领域,到全面负责浦东新区事务,沈晓明面临诸多新挑战。他亲赴北大、清华等16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发表的演讲中“不拼爹,来浦东创业”,成了轰动一时的“网红”语录。

 

2017年4月,沈晓明再次履新海南,担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在海南期间他继续关注医疗教育等工作。他曾组织中国工程院9名院士及7名国内外医学领域顶尖专家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超级医院”建设的可行性和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2018年131日,海南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沈晓明为海南省省长。会议闭幕后,沈晓明在记者见面会上说,农村教育卫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留不住好教师、留不住好医生,省政府正在研究,希望今年上半年能出台相关政策,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留不住教师和留不住医生的问题。